求医网信息
是时候讲讲“营养包”的故事了。
一份仅重12克的“营养包”,耗费了以营养学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陈春明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团队15年多的心血和预防)。
全球约45%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 反过来,营养不良主要与贫困有关。 全世界每天有 310 万儿童死于营养不良。
此类儿童如不重视、不抢救,即使存活下来,营养不良也会导致成年后生长迟缓、学习成绩差、智力低下,直接影响其智力和工作能力。 如果他们活着,仍然会陷入贫困,无法自拔。
贫困-营养不良-贫困,这种循环在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引人注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直到20世纪80、90年代,农村贫困家庭的总数仍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由于贫困,生命初期营养不良的婴儿总数非常大。
中国有近1亿0-6岁儿童。 在中国农村,有超过700万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 如果算上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和智力低下的贫困儿童,这个数字甚至更大。
幸运的是,中国有这样一支营养师队伍。 他们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研发出了有效补充营养的“营养包”,为改变营养不良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和方法,推动了中国政府将改善贫困儿童的营养状况作为一项国策来推广。
一个全球性问题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营养素人体每天所需的量极小,但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后果将极其严重。 因此,现代营养学强调,6个月以上的婴儿必须在母乳之外增加辅食,以补充微量营养素。 否则,婴儿很容易出现“隐性饥饿”,因营养缺乏而患病和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25%的5岁以下儿童因营养不良和反复感染而发育迟缓,人数达到1.61亿; 约 8% 的人消瘦,约 4200 万 5 岁以下儿童超重。
面对此类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制定了全球婴儿喂养战略。指导原则是: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出生后前6个月实行纯母乳喂养; 为 6 个月大的婴儿引入充足的营养和安全的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两岁或两岁以上。
几乎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婴儿喂养“全球战略”的同时,中国营养学家团队也开始对如何改变中国儿童,特别是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健康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儿童死亡率的降低和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
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33.1‰下降到2010年的8.3‰,下降了75%;
婴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50.2‰下降到2010年的13.1‰,下降74%;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1年的61.0‰下降到2010年的16.4‰,下降73%。
从中国儿童营养监测数据也可以看出:
20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率从1990年的13.7%下降到2010年的3.6%,下降了74%。
生长迟缓率从1990年的33.1%下降到2010年的9.9%,下降了70%。
毫无疑问,这些进展令人兴奋。
然而,中国人口众多。 近1亿6岁以下儿童中,即使只有10%左右营养不良,也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 这些营养不良的儿童相对集中在中国的贫困农村地区。
儿童营养不良的全国平均水平很容易掩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城乡差距。
在对儿童营养状况改善的赞誉声中,营养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儿童整体营养状况得到了可喜的改善,但1990年至2010年期间求医网,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却出现了明显下降。城乡差异不容低估。
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儿童的3至4倍,贫困农村地区为普通农村的2倍。 截至2010年,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中有20%发育迟缓,未达到同龄正常儿童身高。
儿童身高的增长与许多营养因素有关,包括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等。
贫血患病率是反映儿童缺铁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分析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6-12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仍高达28.2%,13-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5%。 农村贫困地区的差距也很大。
营养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中国纯母乳喂养的婴儿6个月前的身体生长发育速度与国际标准一致,但一旦断奶,生长发育(特别是身高)速度低于国际标准。
原因是缺乏营养充足的辅食。 虽然儿童身高不足和贫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但关键是发生在6个月至24个月这一狭窄的年龄范围内,即6个月至两岁左右。 这恰逢婴幼儿开始引入辅食的时期。
如何改善6-24个月婴儿特别是贫困地区婴儿营养缺乏的现状? 这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解决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另一个关键
毫无疑问,贫困是婴幼儿营养摄入不足的根源。 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固然是治本之策,但在已经脱贫的地区,婴幼儿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也相当规模存在。 贫困家庭即使增加收入,也可能无法充分解决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
营养学家在对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国农村(不仅仅是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喂养不当的问题。
2010年儿童营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0~5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普遍较低,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过早。
当婴幼儿需要添加辅食时,很多妈妈遵循中国的传统习惯,只给宝宝添加稀粥、面糊等。 有时粥里会加一些盐和菜粉。 等量的这些食物所含的能量和营养成分比母乳要少。 十分之一的人营养缺乏,无法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研究表明,52.4%的6-24个月儿童在6个月内就开始过早添加辅食,且食物添加多样性不足。 婴幼儿喂养不当和劣质辅食是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和生长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
正常出生体重的婴幼儿在6个月大时,其出生时的铁储备几乎耗尽,必须依靠辅食来满足铁的需求。 由于婴幼儿生长迅速,其铁的需求量与成年男性几乎相同。 但由于婴幼儿胃容量较小,其食量远低于成人。 如果不能摄入足够的铁,就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在我国农村,婴幼儿辅食多为铁含量较低的谷物,而植酸等影响铁吸收的抗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导致谷物食品中铁的吸收率较低。
2010年,中国仅有9.8%的受访者了解并实践婴幼儿补铁。 缺铁导致中国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
我国营养学家团队通过对儿童营养缺乏的实地调查研究澄清了这一情况。 由此,解决中国儿童特别是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缺乏问题的计划已初具规模。 这个雏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婴幼儿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或称“营养不良”)的问题不能仅仅因为5岁以下儿童整体营养状况的改善而被忽视。 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是以提高婴幼儿微量营养素摄入为重点,重点关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 这不仅是人民健康问题,也是区域脱贫攻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是婴幼儿添加的辅食营养品质不高,不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这不仅是一个脱贫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如何改变不科学的婴儿喂养方式,实现科学喂养的问题。
第四,解决婴幼儿营养摄入不足问题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普及科学喂养知识、提供适宜的技术手段等多方位协同努力。
在这样的总体思路下,以陈春明为首的营养师团队开始了十几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试点到“标准”
解决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缺乏,首先要解决0-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问题,因为这个时期是婴幼儿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营养会影响一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时期儿童营养不良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包括成年期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营养补充剂以获得最佳效果。
营养学家实地调查研究的结果,让他们坚信,解决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缺乏问题,必须从生命最初的1000天开始。
在大致摸清婴儿营养缺乏底线的前提下,营养学家决定从试点入手,用事实说话,提供可信可行的解决方案。
贫困地区家庭如何才能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接受并遵循营养师的指导,为婴儿提供合理的营养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选择开发一种适合贫困地区家庭、方便易实施、效果显着的辅食营养补充品。 这种补充剂不仅要富含中国婴幼儿必需的微量营养素,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适合中国家庭的婴儿喂养方式、喂养习惯和婴儿口味。
国际上常用的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一般包括食品基微量营养素强化辅助食品(以下简称强化辅助食品)、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微量营养素涂抹酱、微量营养素粉喷雾剂。 类型。 其中,强化辅食主要是中国营养学家的发明,俗称“婴儿营养包”,简称“营养包”。
该营养包以大豆粉为基础,添加了中国婴幼儿普遍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每天一包即可达到补充必需营养素、改变营养不足的目的; 使用时与我国农村常用的水状或糊状食品(稀饭、面糊、玉米糊等)混合,适合饲喂者和患者的饮食习惯; 性能优良,价格便宜,易于在贫困地区推广,以较低的价格达到最好的效果。
我国首个“营养包”效应研究试点,选取甘肃省天祝、定西、景泰、景宁、清水5个贫困县。 甘肃是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这5个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代表处的营养学家负责项目实施。
2001年至2003年,试点村实施了以黄豆粉为主的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干预,并开展了改善农村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效果研究。 该项目确定1000名4至12个月的婴幼儿作为“营养包”干预组,另外500名同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
干预组婴儿每天补充10克“营养包”(营养成分:铁6毫克、锌4.1毫克、钙385毫克、维生素B 20.2毫克、维生素D 7微克、蛋白质3.8克,总能量167,000焦)。 对照组婴儿每天吃一包未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米粉,同时添加植物油,使其含有与干预组相同的能量。 两组婴儿每6个月补充一次大剂量维生素A,直至孩子年满24个月。
结果显示,12个月后,干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从35%下降至8.2%,显着低于对照组。 干预组的年龄别身长和年龄别体重的改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24月龄时的总发育商数分别为97.2和95.5。 存在显着差异,表明干预组儿童的智力发育优于对照组。
在这些孩子3岁、4岁、5岁的时候,营养师跟踪了解了“营养包”干预对孩子智力发育的长期影响:3岁时,两人的发育商数儿童组分别为92.7和5。 90.4; 4岁时,96.7和94.5; 5 年时分别为 101.1 和 98。
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调查结果证明,婴幼儿期(6-24个月)“营养包”干预不仅对儿童智力发育有显着效果,而且效果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2009年的随访仍然证明儿童发育商,干预组(当时8-9岁)儿童的总智商比对照组高2.0分。
经过一年多的添加“营养包”辅食和三年多的跟踪,如此令人满意的结果让营养师深受鼓舞。
经过7年多的研究、实践和反复试验,2007年11月,“婴幼儿营养需求与辅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在这次大力支持的会议上,甘肃试点“营养包”工作得到了国内外顶尖专家的肯定。
7年的努力是不寻常的。 营养师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将试点取得的经验、方法和结论转化为国家标准,规范“营养包”的推广应用。 涉及的问题包括:什么是“辅食营养补充剂”、辅食营养补充剂适合哪些人、辅食营养补充剂添加营养素的原则、辅食营养补充剂的每日推荐份量、辅食营养补充剂的生产规格等。辅食营养补充剂、辅食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方式、辅食营养补充剂的营养素含量、卫生标准、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等。只有国家标准,各地才能按照营养包装的作用,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达到理想效果。
本《辅助食品和营养补充剂通用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公室、中国食品营养强化办公室食品强化办公室联合起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版。
迄今为止,作为一项科学研究,“营养包”干预改善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可谓“彻底胜利”。 此时,项目负责人之一陈春明教授已经八十多岁了。 她是我国营养领域的领军人物,本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但她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孜孜不倦地工作,身体力行,动员各方力量推动“营养包”的应用。
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的召唤
谁也没想到,就在《食品辅助营养补充剂通用标准》颁布前夕,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 这场特大灾害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部分人员受伤。 其中,婴幼儿营养健康安全令人担忧。
因为,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10元1斤粮食的补贴就可以满足基本的食物和营养需求; 但对于婴幼儿来说,一般的食品补贴无法满足快速生长期的营养需求。
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的召唤。 地震发生三个月后,紧急救援结束,营养师奔赴重灾区北川县、理县开展工作。 调查显示,北川县和蠡县18-23月龄婴幼儿体重不足率分别为15.6%和9.1%,生长迟缓率分别为26%和24.2%。 北川县18~23个月婴儿消瘦(急性营养不良)率达9.1%。 北川县和礼县6~23个月婴儿总贫血率分别高达49.6%和78.8%,其中中度贫血率达到7.7%和19.9%。
根据调查结果,陈春明等营养学家和儿童健康专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提交了《关于婴幼儿营养干预的请示》。 《汶川地震灾区》向卫生部有关部门提出了对灾区婴幼儿营养干预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紧急营养干预建议。
经与相关部门紧急协商,卫生部同意使用“营养包”对汶川地震灾区进行营养干预。
一个月后,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球营养改善联盟的资助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强化办公室在理县等疫情重灾区实施了6至24个月婴儿的营养营养、四川省北川县、茂县。 救援中,约6000名儿童接受了“营养包”干预。
18个月后,理县接受营养干预的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估显示,6~29月龄婴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上升15.1g/L,明显高于干预前的血红蛋白水平。干预; 贫血率从78.8%下降到30.8%。
这些结果再次证明“营养包”干预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合作为保障自然灾害后灾区儿童营养的重要手段。
“营养包”干预改善儿童营养的成效、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辅食营养补充剂通用标准》的正式颁布,为“营养包”的社会应用奠定了基础”。 大规模的公益与政府,这就是行动的开始。
2009年9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青海省乐都县贫困地区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幼儿发展项目。 在9个试点乡镇,为所有6个月以上婴幼儿发放一袋“营养包”,直至孩子满24个月。
2010年4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四川、甘肃、陕西八县实施为期18个月的“营养包”干预项目,为6至24个月婴儿提供日常营养“营养包” ”共覆盖3万余名6至24个月的婴幼儿。
2011年,中华全国妇联、卫生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发起“消除婴幼儿贫血”大型公益项目,资金来源为捐款来自社会上的爱心人士。 首批在我国西部10个省份的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惠及约23万名6-36个月的婴幼儿。
2011年11月,青海省政府投入1000万元,主要通过“营养包”干预开展婴幼儿营养改善工作。
2012年6月20日,全国妇联、卫生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启动第二批全国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工程县,新增3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西部11个省份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增加受益婴幼儿人数约23万。
2012年7月,全国妇联和卫生部决定联合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干预试点”。 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为10个省(区、市)100个县和8个连片特殊困难国家的27万多名6至24个月婴幼儿提供免费生活护理。 1包“营养包”。
2013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工程范围扩大到21个省份的300个县,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增加到3亿元,受益儿童人数达到40万。
2014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经费增至5亿元,21个省份341个贫困县为全部137万儿童免费提供“营养包”。
超越科学研究的收获
“营养包”干预项目范围的扩大和受益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让营养学家兴奋不已。
但随之而来的是“扩张”的隐忧:如此大面积铺开,“营养包”的质量、运输、储存如何保证? 接受“营养包”干预的家庭能否按时、按方法给婴幼儿服用,确保效果? 谁来按时、优质地分发、监督、检查接受干预的儿童家庭? 因此,组织教育培训的工作就落在了营养和儿童保健专家的肩上。
中国现有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网络已充分发挥作用。 深入村庄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医承担了印制教材、举办“妈妈班”、入户宣传、按时向入户发放“营养包”、定期检查、评估等一系列任务。影响。
实施结果表明:
项目覆盖率及达标率均在80%以上;
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基线下降了48%;
儿童铁质状况显着改善;
参与项目的人员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婴幼儿家长也掌握了更多的营养知识和科学的喂养方法。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收到“营养包”的家庭都对“营养包”表示欢迎,表示宝宝爱吃,病少,也喜欢项目的教育培训。 他们觉得喂养婴儿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并称赞这真是一件好事。
“营养包”工程的大规模实践证明,基层三级卫生系统网络的高效运行是成功的保证。 这样遍布农村的卫生体系是中国特色,也是优势。 这是政府部门、科研团队、基层卫生工作者共同创造的“营养包”工程的成功经验。 它是科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经验补充。
“营养包”的做法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一些国际组织用YYB(“营养包”拼音首字母)来称呼“营养包”,认为“营养包”的经验可以为非洲和世界提供指导。 为亚洲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改善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从2001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以陈春明教授为代表的营养科学家团队默默地从事着这项造福儿童、造福社会的科学工作。 今年,陈春明教授已经90岁了,他仍然关心着儿童营养的改善。 参与“营养包”研发和贫困农村营养干预项目的营养师大多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通过营养干预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科学研究已成为一项国家行动。
这个故事里,没有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伟大发现,没有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没有生死存亡、惊心动魄、离奇的情节,没有耀眼的学术光环和荣誉称号。 只有科学家的责任、良心、自我牺牲和坚持。
因为这些有爱心、有良心的科学家们的坚持和努力,感动了那些善良、热心公益的人,推动了政府采取行动,让数以百万计的弱势儿童有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营养。 条件和生存,使他们在生命之初,智力和体能就具备与同龄儿童相同的发育条件,走上正常生活的阶梯。 仅此一点,就可以称为无量功德了。
在撰写这篇稿件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王玉英、霍俊生、孙静等营养学家的大力帮助。 我想表达我的谢意。
发表于《瞭望》2015年第40-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