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阿特拉斯
是否穿秋裤、是否贴“秋膘”……
秋季养生老梗这篇文章解释清楚
古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一年中调养身体的好时节。 因此,很多人都想趁着这个时候进补身体,但是秋季应该如何养生呢? “春捂秋冻”、“秋瓜坏肚”、“秋胖子”……这些传承多年的秋季养生方法科学吗? 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针对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并向读者送上了秋季养生“避坑”指南。
“春捂秋冻”强健体质?真相:冷冻并不适合所有人
白露时节已过,夏季的酷暑逐渐消退,天气开始由炎热转凉。 不过秋季养生,这个时候很多人并不急于添加衣服,因为有“春盖秋寒,无杂病”之说,认为冷冻更健康。 那么,这种做法有科学依据吗?
青海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熊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有‘春盖秋冻’、‘秋冻’的说法。” ‘冻’是指秋天气温逐渐变凉,别放得太早。” 添加更多衣服。 初秋时节,暑气尚未退去,过早添加过多的衣服。 一旦气温升高,出汗受风,就容易感冒。 随着气温下降,冷空气可以对人体进行适当的刺激,可以提高人体适应低温的能力。”熊锐说。
虽然“冰雪奇缘”有一些好处,但熊锐提醒,“秋冰冻”也是因人而异的。
“‘秋冻’养生法更适合青壮年或体质好的人,而体质差的人、有基础疾病的人以及老人、小孩则应根据气温适当增减时间衣服,不要盲目追求‘秋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不宜赤裸上身求医网,以防感冒。 熊锐说道。
“秋瓜坏肚”伤胃?真相:适量食用就好
民间有“秋瓜伤胃”的说法。 人们认为,秋季天气转冷,一些瓜类食物比较寒性,吃了会影响人体胃肠功能。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秋瓜坏肚’有一定道理。” 熊锐表示,夏季高温导致食欲不佳,人们可多吃瓜果、冷饮等寒凉食物,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如果吃太多寒凉的食物,过了一个夏天,脾胃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 很多人通过吃瓜果来补充水分,而常吃的瓜果性寒。 如果吃得太多,很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但其实,大家也不用太害怕‘秋瓜’,并不是说秋天不能吃瓜果,而是要适量吃,不要吃太多。” 熊锐说道。
此外,熊锐提醒,秋季应特别注意所吃果蔬的质量,小心食用变质的果蔬。
秋季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季节。 人体经历了炎热的夏季后,抵抗力下降,各种病菌很容易有机可乘。 吃不干净或变质的水果和蔬菜很容易引起肠道疾病。
细菌是怎么进来的? 熊锐表示,表面破损的瓜果最容易被污染,这样的瓜果应该扔掉。 因为当水果表面受损时,就意味着微生物已经通过果汁渗透到果肉中,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但肉眼无法识别。 一旦食用,很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建议秋季生吃瓜果,一定要选择品质好的,同时还要注意卫生,瓜果吃前要洗净,谨防病从口入。” ” 熊锐提醒道。
夏秋季节需要“贴脂肪”吗?真相:没必要刻意补充
“贴秋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一般在立秋这天,人们习惯吃炖肉,以弥补夏季损失的“脂肪”,称为“贴秋膘”。
“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人们的食欲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开始好转,希望多吃点东西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我们不需要刻意“贴秋膘”。 熊锐解释道。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贴秋膘’,如果真想‘贴秋膘’,还必须‘贴右膘’,尤其是老年人,否则会适得其反。” 银川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莉认为,立秋后,适当进补“秋脂”,可以改善人体器官功能,但因人而异。 对于老人、儿童、肠胃功能亢进或肥胖的人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否则容易“上火”或引起消化不良。
宋莉说,现在普通人基本不存在营养缺乏的问题。 如果吃肉多了,不仅难以消化,过多的脂肪和糖分也会让身体不堪重负,引发心脑血管、代谢等问题。 一系列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进补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因此,立秋进补应以‘平进补’为主,尤其是老年人和胃肠功能较弱的儿童,喝一些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利于健康。” 宋莉提议道。
宋莉表示,脾胃虚弱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者以及体重已超重者不适合“秋膘”。 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因消化功能较弱,在进补前应注意消化。 不妨适量吃一些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