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1.动态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精其形如何养生防止衰老,百病不能愈”; 诗人陆游说“形须稍作”,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古人在实践中探索出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力方法,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够,或劳累过度,就容易造成“劳损”,又称“五劳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与健康
古人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精,纠正脏腑阴阳偏差,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因此,饮食不仅要讲究“多食”,即“五谷为补,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且还要讲究五谷之调和。五味,否则就是营养不平衡,体质偏向,五脏六腑。 因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3、滋补养生
传统医学极力推荐使用滋补药物来调节阴阳、补脏腑、滋养精血。 合理进补可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 但进补既要辩证、适宜,又要考虑与四时相适应。 服用补品时,如果是肺药,则更适合秋季; 如果是温补的话,冬天比较适合。
4、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的精华,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脏腑只有得到精血的支持,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如果性欲不节制,精血流失过多,就会导致身体虚弱、病变、寿命缩短。 保养阴精可以延缓衰老。
5、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控制着气血的运行和流动,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 《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定生死、治疗百病、调节虚实的功能。 古代养生专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刺激、按摩、针灸合谷、内关、足三里这三个重要穴位。 合谷穴可防治面部及五官疾病,内关穴可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对防治内脏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最有效。
6.保持身体健康
古人认为,天上四时气候有不同的变化,大地万物都有诞生、生长、收获、储藏的规律,人体也不例外。 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养生方法。 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求医网信息,不能相反。 根据时间和情况调整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否则,春气逆易伤肝,夏气逆易伤心,秋气逆易伤肺,冬气逆易伤肾。
七、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追求健康长寿,首先要从修身开始。 平日里,要杜绝各种妄想,多说好话,多做好事。 古代医学家孟硕说:“若能护其身,养其情,则常言善语。” 孙思邈道:“诚心思虑而除之,修身以除烦恼。” 养成良好的品行,经常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可以开阔你的心胸,让你感到快乐。
8、理气保健
古人认为,人体的元气具有化、行、固血、温养周身组织、抵抗邪邪、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 营养失衡、作息不当、情志失衡、外邪侵袭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虚、郁、郁、逆等症状,进而引起机体病理变化。 理气养生法提倡谨慎起居、顺应四时、戒劳、防过虑、调整饮食、和五味、调七情、节语、练呼吸等一系列措施。 ,引导行为调节活力、消除疲劳。 疾病可以延长寿命。
9. 减毒方案
古人认为,人如果喜怒无常,就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衡。 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饮食损伤会产生湿热、浊痰。 若触犯六淫,就会患上百病。 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了“减毒”以保存真气的养生方法。 并且通过饮食调理、服药等措施,减少体内毒物的积累,可以避免疾病,防止早衰,延年益寿。
10. 平静健康
精神在传统养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保持神清气静,可以保持元气,使五脏平和,有利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相反,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诱发各种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