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12月,北方城市已然进入低温状态,但生活在美丽的花城里,你仍能感受“一日四时”,欣赏“短袖羽绒齐飞”的独特景观。街道。 12月的广州早晚凉爽,中午阳光灿烂,昼夜温差较大。 这个时候你最容易感冒,打喷嚏、流鼻涕、咳嗽……让你头晕目眩。 治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药师一仙给大家介绍几种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剂。
一.感冒的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外感风寒证(风寒感冒)和外感风热证(风热感冒)两大类,是四时常见的外感病,尤其是春季。和冬天。 病位轻而浅,邪气尚未深入。 如果及时使用心散清玄之药,使外邪从皮表排出,就能及早痊愈。 反之,如果失时或治疗不及法,则疾病的致病因素不但不能从外解,反而会转深,成为其他证候。
二、感冒症状
1.外感风寒症状: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等。
2.外感风热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咳嗽,舌质红感冒早期治疗,苔薄黄,脉浮数。
三、治疗感冒的中草药
由于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分,所以治疗的中药方剂可分为心温解表和心凉解表两大类。
1.辛温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证,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
麻黄汤
麻黄汤的功效:发汗解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证候气短无汗,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
现代应用:常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风寒标实证。
注意:本方为发汗烈药,风寒表虚证及“疮毒族”、“溃烂族”、“出血族”、“死血族”不宜使用。
桂枝汤
桂枝汤功效:舒筋、调和营生。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喘干呕,苔白而不渴,脉缓或弱。
现代应用: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不明原因低热、产后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纹红斑、冻伤、荨麻疹等。
使用注意事项:外感风寒无汗者忌用。
2、辛凉解表用于外感风热证。 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银桥三
银翘散的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热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出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现代应用: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咽部疱疹初期、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初期、麻疹初期、日本脑炎、急性腮腺炎、手、手足口病等证候属温病起病,邪气郁肺卫者。
使用注意事项:感冒、风寒、湿热病患者禁用。
桑菊饮料
桑菊饮主治:风热上升。 但咳嗽,身不甚热,口微渴,脉浮。
现代应用: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早期、百日咳、麻疹早期、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使用注意事项:风寒咳嗽不宜使用; 本方药性淡,味香,不宜久煎。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效:辛凉舒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邪邪,热郁肺证。 身热烦乱,有汗或无汗求医网报道,咳嗽喘息,甚则鼻脘,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现代应用: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肺炎等。
注意:风寒咳嗽、气喘者,或虚证咳嗽者不宜。
温馨提示:
1、消炎剂不宜长时间油炸。 由于祛表剂多为辛味淡味之品,煎煮宜快,以免药性散失,作用减弱。
2、注意消炎药的服用方法。 一般以温热服用为宜,服用后宜避风感冒,或加衣加被,或辅以粥以助发汗; 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
3. 权衡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的权重。 若外邪未尽,内证又出现,则应先治外证、内证,再治内证。 若外证内证急,则外内兼治。 若邪气入里,或麻疹侵入,或疮溃溃烂,或虚浮肿痛,或呕吐泄泻者不宜使用。
参考文献:《方剂》,贾波、李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