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张仲景文化的发祥地,中华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近年来,南阳市抓住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创新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弘扬仲景文化品牌,努力打造全球中医药圣地、民族中医药高原,全国中医名都。 将南阳中医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中医药:市、县、乡、村有健全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全市有中医医院75所,中医诊所737个。 中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0361张; 执业(助理)中医医师10045人。 执业(助理)医师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的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中医服务。
中药材产业:全市种植规模化中药材79个品种,种植面积190万亩; 南阳人工智能产业市场占有率占全国70%以上; 以皖西药业、河南福森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有55家,其中获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有30家; 建成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9个; 中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中医药文化: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老百姓有着相信中医药、喜爱中医药、运用中医药的良好传统。 医圣张仲景奠定了南阳在全国中医界的历史地位,医圣庙成为张仲景文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 第十五届张仲景医学文化节暨第十届张仲景论坛成功举办。
全力推进六大标志性工程,增强中医药发展引擎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精心谋划50余个中医药重点项目,全力推进6个标志性项目。
张仲景医科大学改建工程 2021年12月,张仲景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正式动工。 围绕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成立了以张伯礼院士为组长的专家顾问组,着力打造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高地。
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合作共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 该项目已列入全国第三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 2022年7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正式挂牌,全面推进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在人才、专科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技术、品牌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度位居全省第一批项目。
医圣文化园项目以医圣祠为核心,着力打造集文物保护、收藏展示、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科研体验、观光游览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综合体。旅游。 项目于2020年7月启动,总投资56亿元; 一期工程占地432亩,2021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中轴线主体建筑已全部封顶; 按照计划保健药标志,一期工程将于5月12日开园。
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占地约470亩。 一期工程占地196亩,投资12亿元,设计床位1500张,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 将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截至2022年9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58亿元。
张仲景实验室建设项目依托张仲景国立医科大学、市中医院、皖西制药等,整合全市高校科研资源,筹建张仲景实验室,力争成为列入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艾草产业园建设项目是在卧龙、社旗、南召、高新区建设四个艾草产业园,大力促进中药产业集聚。 其中,卧龙卧龙艾草产业园项目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社旗艾草产业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 南召县艾草产业园项目已建成投产; 120家艾草企业入驻。
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石
完善中医服务体系,加快市中医院新区建设,推进新野、内乡、镇平、防城、唐河5县中医医院建设,建立50所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项目。 建设龙头中医医院,规划建设“一馆、六院、多中心”的市级中医医院。
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求医网资讯,组织开展“万名中医家庭签约服务活动”,为“一老一少、一残一优”等重点群体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迄今为止已有400万人签订了合同。 支持中药方剂培训和适宜技术选择。 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同步开发App软件,建设共享药房,实现免煎配送,发挥中医药防病优势,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 该办法由省卫健委推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采纳。
中医药科研创新工程的实施,将通过省部共建、设立分中心、共建合作等方式,搭建多层次的科研平台。
打响仲景文化品牌,擦亮南阳城市名片
全方位、多渠道弘扬仲景文化,打响仲景文化品牌,留住仲景文化的“根”和“魂”,擦亮南阳的城市名片。
打造节庆品牌,成功举办第十五届张仲景医学文化节、第十届张仲景论坛、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取得务实成果。
弘扬仲景文化,将张仲景诞辰周定为仲景文化宣传周,拟举行祭祀医圣仪式; 设立张仲景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 创办“中医药文化夜市”,深受群众好评。
加强仲景文化交流 张仲景博物馆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和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 南阳市中医抗疫国际远程医疗中心在市中医院开业 发挥仲景经济优势 发挥方氏抗疫优势,将中医药文化传播海外,南阳中医药将得到进一步弘扬。
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
把中药产业链作为全市支柱产业链,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中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实施万耀振兴规划,建设“万耀经济走廊”。 依托“两山两源”中药材优势,在淅川、西峡等地布局种植基地; 申报“国字号”商标,并已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 建设22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8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5个定制药园; 打造中药龙头企业,开展新药研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促进品种、药号、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质优势企业集中。
实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规划,打造“世界人工智能小镇”。 “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加强产业链建设,研究解决艾产业标准体系、品牌创建、质量提升等问题,全市19家艾草企业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
实施“中医药+”计划,培育健康产业新业态,推动中医药与健康旅游、养生保健、养老相结合,开发特色药用食品、中药保健饮品等; 建设河南省9个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区); 利用南阳市东北部、西北部的优势资源,规划在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卧龙区紫山麒麟湖、雅荷三个中医养生保健区建设中医药养生基地宜居、宜养、宜游的康养综合体。 建设中医药养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