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通过各种呼吸练习和治疗技术来恢复正常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的训练方法。 呼吸训练的目标 呼吸训练的目标:呼吸训练的主要适应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慢性实质疾病; 哮喘及其他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或肺部疼痛;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潴留引起继发性气道阻塞; 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肉无力; 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呼吸训练重大禁忌症(1)临床情况不稳定,感染不受控制; (2)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三)其他可能导致训练期间病情加重的临床情况。 如: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心肌梗塞; 肝功能明显异常; 癌症转移; 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4)严重认知障碍; (5)影响记忆力和依从性的精神疾病。 呼吸训练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环境进行训练,避免过度干扰; 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包括姿势放松和辅助呼吸肌放松)非常重要。 训练计划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训练要适度、量力而行,避免屏气、呼吸频率过慢; 5、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疲倦、乏力、头晕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以训练腹式呼吸为主,强调膈肌运动的训练方法; 1.可改善不正常的呼吸模式 3.提高呼吸效率,减少呼吸能量消耗 气体交换能力大(深吸气时隔膜上下移动7-13cm,通气量为1750-) 减少呼吸肌和呼吸肌的能量消耗提高呼吸效率(胸廓、锁乳突肌、斜角肌等辅助呼吸肌的活动减少)腹式呼吸时主要使用的呼吸肌是膈肌(又称膈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在卧、坐、立、走、上下等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如爬楼梯、上下坡道等; 深而缓慢的膈式呼吸可以减少呼吸阻力,增加潮气量,减少通气死腔比例,使气体分布均匀,从而改善通气/血液失衡比例。
10 腹式呼吸方法 方法 1.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姿势,仰卧; 2. 治疗师将双手放在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 3、让患者通过鼻子慢慢地深吸气,患者的肩膀和胸部保持平静求医网报道,只有腹部隆起; 4、然后让患者有控制地呼气(撅起嘴唇呼气),慢慢将体内的空气排出。 5、重复上述动作3~4次后休息,不要让病人过度换气。 腹式呼吸训练11个注意点: 1、放松辅助呼吸肌,避免上胸部活动 2、呼吸节律要缓慢、深长 3、避免用力呼气和呼气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喘息、屏气、支气管痉挛4. 深呼吸练习每次吸气/呼气3-4 次,以避免过度换气12 2. 阻力呼吸训练的定义——呼气时施加阻力的呼吸训练方法。 适当增加气道阻力,减少或防止呼气时病变部位小气道过早关闭,从而达到改善通气通气、减少肺内残气量的目的。 13种阻力呼吸训练的常用方法: 1、缩唇呼吸; 2、吹瓶呼吸; 3、吹蜡烛;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气道关闭,使每次通气量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减少,可以调节呼吸频率。 15 缩唇呼吸(PLB)操作方法及步骤: 1、训练时,让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姿势 2、闭上嘴,用鼻子深吸气,呼气时,闭上嘴发出口哨声让气体慢慢地通过收缩口。 3、吸气与呼气的比例为1:2; 撅唇的大小由病人呼气时自行选择和调整,不宜过大或过小。
162. 吹瓶呼吸法使用两个容量为 的有刻度的玻璃瓶,每个玻璃瓶装满水。 用塑料管或玻璃管连接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瓶子插入吹气用玻璃管或塑料管,另一个瓶子插入排气管。 训练时,用吹气管吹气,使另一瓶液面升高约30mm。 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 173.吹蜡烛呼吸法18 3.深呼吸训练的定义——胸式深呼吸训练,目的是增加肺活量,充分扩张胸腔。最后屏住呼吸几秒钟,让气体有足够的时间交换并使部分塌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扩张; 然后通过嘴慢慢呼出气体,可以配合缩唇呼吸法将气体充分排出。 194. 局部呼吸训练的定义——针对肺部特定区域的扩展训练,以应对肺部某些区域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 主要适应症——肺部手术后的呼吸训练; - 肺炎等引起的肺不张; - 胸壁纤维化; 20 部分呼吸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治疗师将手放在胸壁上要进行部分呼吸的相应位置,让患者放松胸壁肌肉,治疗师逐渐加压呼气结束时,患者从胸壁开始吸气,吸气时减少双手的力量; 进行下胸式呼吸时,可用宽布将其绕在胸前的肩胛骨上,双手交叉握住宽布带。 进行右下胸式呼吸训练时,右手抓紧,左手遵循局部压迫要领,呼气时收紧,吸气时放松。
2122 部分呼吸训练 一侧或双侧肋骨扩张 吸气时患者抵抗治疗师手掌的阻力,扩张下肋骨。 治疗师可以给予下肋骨轻微的阻力,以增强患者的阻力意识。 当患者再次呼气时,治疗师用手轻轻地向下和向内按压胸腔来协助。 23 部分呼吸练习 24 扩胸练习 放松呼气,调整呼吸 25 扩胸练习 单侧低位扩胸练习 26 扩胸练习 双侧低位扩胸练习 27 扩胸练习 胸部和背部拓展练习 28 扩胸练习 肺尖拓展练习 29扩胸练习的作用有利于呼吸肌的训练 30 五、排痰训练的定义——通过体位引流、胸部叩击、震颤、咳嗽训练,促进患者肺部痰液排出的方法。 主要适应症——各种原因导致肺部痰液排出不畅的患者,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32 体位引流方法 1. 评估患者以确定哪个肺段需要引流; 2、将患者置于正确的引流体位,并尽可能让患者感到舒适、放松; 3、如果患者能忍受,维持引流液位30分钟,或直至分泌物排出; 4.引流时,让病人呼吸顺畅闭气咳嗽,不要过度换气或气短。 5、体位引流过程中,可结合手动敲击等技术; 6. 必要时鼓励患者做深而锐的双咳嗽。 33 体位引流方法 7.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使患者自动咳嗽,指导患者做几次深呼吸,呼气时给予振动,可诱发咳嗽。 8. 如果体位引流5-10分钟后患者仍未咳出分泌物,则进行下一个体位。 对于治疗过程中松动的分泌物,可能需要 30 分钟。 大约需要 60 分钟才能咳出; 9、每次引流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以免患者疲劳。 10、引流治疗结束后,让患者慢慢坐起,休息一会儿,防止出现低血压症状; 11.评估引流效果并做好记录 34 体位引流 35 体位引流 362.无震颤的胸部叩击,可帮助浓稠痰液从支气管壁逸出。 可与雾化吸入、呼吸道湿化、体位引流等配合使用,促进痰液排出; ;37 敲击排痰法 • 双手与手腕平行,呈杯状,用腕力有节奏地敲击,发出“嘭嘭”的声音。 敲击的时机应是在呼气期间快速敲击胸壁,频率为每分钟120~。 480 敲击应沿支气管方向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 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拍打排痰法 39 震颤或振动排痰法 让患者深呼吸、呼气 同时治疗师挤压、摇动患者胸壁 3~4双手按压1次,诱导患者增加通气量,促进痰液排出。
40413、正确的咳嗽方法:深呼吸后不久屏住呼吸,最大限度地让空气在肺泡内分布; :增加胸内压。 腹肌和肋间肌收缩,腹内压和胸压升高; 肺部的空气因肺泡内压力形成高速气流,导致分泌物咳出。 42 正确咳嗽方法 43 手法辅助咳嗽训练 44 7.呼吸肌训练定义——提高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的呼吸训练方法。 主要适应症 - 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无力 设备和用具 - 呼吸呼吸器、沙袋等。 气体肌肉的疲劳。 吸气阻力训练器有各种直径的管子,为吸气时的气流提供阻力,气道管直径越窄,阻力越大。 /d,以后训练时间可增加至20-30min/次,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47 48 心肺训练:有氧训练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