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求医网

“老年病”年轻患者增多专家:孩子平时喜欢吃肉

编辑:求医网      来源:求医网      糖尿病   老年病   脑卒中   心血管病   健康

2023-08-19 21:05:56 

求医网信息

14岁的童童还在成都读初中,但最近却有了“小糖人”的身份。 “我的孩子平时喜欢吃肉,长得也比较胖,没想到这么小就得了糖尿病。” 童童的妈妈李女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童童的各项身体指标显示他患有2型糖尿病。

长期以来,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被认为是“老年病”,受影响群体以老年患者居多。 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二三十岁甚至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患有“老年病”。

“老年病”患者年轻化呈上升趋势

记者近日走访四川多家医院相关“老年病”科室发现,就诊的患者中不少是年轻人。 多位一线医生表示,糖尿病、高血压过去被视为“老年病”,但现在确诊的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门诊中年轻‘糖人’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血糖偏高。”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李华琪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科室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不少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患有糖尿病。

21岁的小陈在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最近求医网信息,他总是感觉头晕、无力。 他认为是因为工作太累,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 当他去医院检查时,被告知自己已经是“糖人”了。

孩子糖尿有病吃什么_糖尿病患者怎样吃_糖尿病是因果病吗

“我平时喜欢吃甜食,也经常喝奶茶孩子糖尿有病吃什么,有时一天好几杯,总觉得自己年轻、健康,没想到竟然得了糖尿病。” 小陈说道。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等传统“老年病”也“盯着”年轻人。 多家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近30年来,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心肌梗塞等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疾病发病年龄持续下降。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的《中国脑卒中预防报告(2020)》中,2012年至2016年“全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工程”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0.9~63.4岁,40~64岁年龄组占首次发病年龄的66%以上。 报告还指出,发达国家中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75岁左右。 总体来看,我国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临床上,近年来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脑卒中患者数量有所增加,其中有一些甚至是18岁以下的年轻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华说。

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约每6名心脑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中就有1名是“后遗症”。 -90年代”。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代主任张震说,他见过20多岁的心肌梗塞患者。

三大原因导致“老年病”年轻化

为何“老年病”年轻化趋势日益凸显?

——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催化”。

李华旗、刘华、张震等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年轻的“老年病”患者都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比如熬夜、久坐、吃外卖、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等,除了易感基因的遗传,不少年轻患者就是因为这些后天的不良习惯而被诊断为“老年病”。 。

此外,有医生告诉记者,一些年轻人在酗酒、抽烟、大吃大喝不顾身体健康的同时,按照“偏方”乱吃药,加速了病情的发展。

——知晓率低、检查率低、治疗率低。

以糖尿病为例,全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约为30%。 糖尿病确诊后,患者的治疗率约为26%。 达标率只有40%左右。 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2019年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64.4%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没有接受治疗。

——青少年营养健康意识淡薄。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青少年喜欢购买各种“垃圾食品”,而一些家长则采取放任态度,认为只要吃完不生病就没有多大关系。 不少医生表示,这种行为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

加强早期干预管理

防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老年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专家呼吁,加强健康营养知识普及,提高青少年对“老年病”的知晓率,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常见“老年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 专家呼吁,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等“老年病”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建设,加强国家层面青少年健康风险干预管理。

专家表示,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在心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病”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以加快针对年轻人、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管理方案。

当前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集成应用,有利于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病”的健康管理。

张震等专家认为,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老年病”的管理是一个随着病情进展不断调整的长期过程。 随着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融合,“互联网+医疗”更符合年轻患者的医疗习惯。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