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可能是我昨天休息不够,今天起得太早了?等我放学回来再睡会儿吧。”
“也许这就是一些‘赵霸人’的真实写照,请稍等!”
20岁的男大学生小华(化名)一开始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没想到的是,看似平凡的一天,却面临着许多惊心动魄的时刻。
一名男大学生在上午上课时突然感到头晕。 一直坚持到中午,他突然晕倒了,不省人事了!
8月30日,开学不久,小华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 开课没多久,他就感觉头晕、浑身无力。 坚持了几个小时,小华的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
中午12点左右,小华在同学的陪同下前往校医院接受治疗。 途中,他晕倒了,不省人事。 老师和同学紧急拨打120,将小花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4时18分,小华被送往中山三医院急诊科,医院开通了脑卒中绿色通道。 急诊医生对小华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的右肢无力,无法说话。 同时,小华还接受了验血、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 在随后的头部CTA+CTP扫描中,发现小华大脑左半球肿胀,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灌注显着减少,认为是由于大脑中动脉阻塞所致。颅内大血管。 脑血管外科王秋静主任团队紧急会诊,制定救治方案。
据了解,目前,急性期静脉rt-PA溶栓和大血管闭塞AIS取栓术是国际指南广泛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 “脑梗塞发生后,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很快就会出现一系列脑组织损伤症状。此时,我们应该抓住‘黄金时间窗’,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并使用溶栓药物溶解堵塞在脑血管中的血栓,使闭塞的血管重新通畅;对于一些溶栓效果不好的患者求医网资讯,尽量在6-8小时内采用快速大手术(有些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循环介入取栓的方法是将血栓从脑血管中拔出,迅速使脑血管再通,恢复血流。”王秋静主任介绍说。
(中山大学第三医院脑血管外科主任王秋静主任医师)
两个小时紧急取栓,第二天检查身体基本恢复!
15时37分,神经科医生首先尝试rt-PA溶解血栓。 过程很顺利,但此时患者的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
15时50分,脑血管外科医生团队决定采用脑动脉取栓术清除血块。 手术中,医生成功使用吸引导管对左侧颈内动脉进行负压吸引,取出部分血栓。 随后,将抽吸导管向上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处,吸出一段血栓,恢复原来阻塞的血流。
经过近两个小时,医生取出了小华脑部的大量索状血栓,堵塞区域的血流完全恢复,手术顺利完成。
第二天,小华的右肢偏瘫、言语不清基本恢复正常。 手术后,医生为他提供了抗血小板、改善循环、脑细胞营养、针灸、康复等治疗。 经过一周左右的休养,小华康复出院。 出院时,她的四肢活动正常,言语流畅。
(小华出院时活动正常)
中风多发于年轻人,提前了解危险因素!
据了解,小华是该院目前接受外科取栓手术年龄最小的患者。 “之前检查时发现,病人的动脉硬化相当严重,一般来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血管弹性比较好,形状也比较规则,而他的情况却相反,和五十多岁的人不一样。”和六十多岁的人。老年人的数量也差不多。” 脑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亚琪说。 动脉硬化是中风的原因之一。 此外,年轻人常见的生活方式,如熬夜、饮酒、过度劳累、缺乏运动、肥胖、高脂肪、高糖饮食等,也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中山大学第三医院脑血管外科刘雅琪主治医师)
王秋晶主任介绍说,我国每年约有230万人死于中风。 脑卒中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并有年轻化趋势。
青少年脑梗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脉疾病:一些年轻人可能会出现动脉硬化或狭窄,从而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脑梗塞。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经常做的血脂检查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治疗中度高胆固醇血症可使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降低19%~31%。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中风研究发现,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着降低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对风险。
2、心脏病:心脏问题,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炎等,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并将血栓输送到脑部血管,引起脑梗塞。
3、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它会损伤血管壁并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糖尿病: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5.吸烟:吸烟是一个危险因素,因为尼古丁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会损害血管并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6、滥用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尤其是毒品,可能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7、遗传因素:一些家族遗传性疾病或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青少年患脑梗塞的风险。
8.炎症性疾病:某些炎症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9.外伤或外伤:如车祸或运动损伤造成的颈部外伤。 头部受伤或颈部动脉损伤可能导致动脉夹层(动脉壁内层和中层之间的撕裂或分离,这可以让血液进入夹层区域)、动脉夹层、血栓形成、或血管解剖。 墙壁进一步受损。 除了颈部外伤之外,动脉夹层还可能包括高血压、某些结缔组织疾病(如纤维肌痛、马凡综合征)、某些遗传因素以及颈部动脉或椎动脉异常。
预防中风的关键是记住FAST公式!
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中风日。 今年中风日的主题是——中风:预防。 中风(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大的死亡原因,中风通常分为两类: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和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在所有中风病例中,缺血性中风约占86.8%。
王秋静主任表示,预防脑卒中,首先要积极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调整生活习惯、调整用药等。 对于出现中风或中风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在内的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患有血管狭窄、动脉瘤、烟雾病等的患者应接受手术干预,以防止复发。
最后,及早发现症状并将其送往医院对于降低中风死亡和残疾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牢记治疗中风的 FAST 咒语:
F:面容(face)、面瘫/嘴角扭曲;
A:手臂(arm),四肢出现无力;
S:那就是(语言),言语不清;
T:Time(时间),时间就是大脑。 一旦发生中风,抢救时间就非常宝贵。 您应立即拨打120寻求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