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从脐带被剪断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 然而,在那之后我们似乎就很少关注肚脐了。 事实上,肚脐的作用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肚脐,中医称为“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沟通五脏六腑。
可以说,照顾好肚脐是照顾健康的第一步。
《生命时报》(微信搜索“”关注)邀请权威专家教你一套实用的“脐疗”方法,保护你的身体。
采访专家
王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
臧福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教授
蒋克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丁丽玲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员
按下肚脐“测”五内脏健康状况
当五脏腑出现病变时,肚脐相应的穴位就会有压痛反应。 通过按压相应的穴位就可以判断哪个器官出现异常。
心电测量
心被外邪扰乱,可表现为精神抑郁、口舌生疮等症状。 这时,肚脐上缘会有明显的压痛。
检测肝功能
肝功能异常常伴有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 这时,肚脐左缘会有明显的压痛。
脾功能检查
脾功能异常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溏等。 此时肚脐中央常有明显压痛。
肺功能检查
外界病原体对肺部的干扰可表现为感冒、咳嗽等症状。 腹部和肚脐的右边缘会有明显的压痛。
肾功能检查
肾虚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健忘、四肢冰冷等症状。 这时,肚脐下缘会有明显的压痛。
按摩、揉搓肚脐,中医养生妙招
肚脐上相应的穴位不仅可以反映各脏腑功能的异常情况,还可以用来调节脏腑的功能。
推荐4种防病擦法,效果各异。
揉肚脐
“揉捏法”是用指腹或手掌按摩身体的某一部位。
行动:
手掌相互叠放,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揉捏。
速度柔和缓慢,用力均匀。
影响:
增加腹压求医网,刺激直肠神经,促进粪便排出,缓解便秘。
推肚子
“推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按一定方向来回移动的按摩手法。
行动:
推小腹时,两手掌从两肋骨胸根处开始,自上而下推至小腹,并以掌根用力。
影响:
两侧胁腹是肝气郁滞之处。 经常按摩小腹可以疏肝理气,解决情绪问题引起的消化不良。
病态腹部
“摩法”是一种用指腹或手掌在身体某些部位做圆周运动的按摩手法。
行动:
揉腹部时,双手合十,从胸部开始,向小腹方向揉。
然后两手掌分开,沿腹股沟向两侧按摩,再沿两肋骨向上,穿过乳房根部,到达胸部。 重复数十次。
按摩时,正好刺激中脘穴。 它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之间的中点,即肚脐上4寸处。
影响:
中脘穴具有健胃消食、疏肝养胃的作用。 肠胃不好的人可以经常按一下。
揉肚子
行动:
用双手掌大鱼际侧面沿乳房根部来回摩擦,速度稍快,每秒约3次,以感觉该部位稍有温热为佳。
用手掌在腹部两侧顺时针方向揉搓(如上图所示),速度要轻柔,约30次,感受腹部两侧的温暖和舒适。
影响:
大宝穴在腋下6寸(四横指3寸)脐疗养生,腋中线上; 掌门穴在侧腹部,第12肋骨上方。
揉揉这两个穴位,有健脾理气、疏肝解郁、调和肝胆脾胃的作用。
中药敷脐可缓解4种疾病
脐疗是一种中医疗法。 介绍了几种简单常用的脐疗法,在家也可以进行。
缓解失眠症状
取黄连、肉桂等量,烘成细粉,加蜂蜜调成糊状备用。 先用75%酒精对肚脐进行消毒,然后将配制好的糊状药膏涂在肚脐上,贴上伤湿止痛膏或其他膏药,12小时后取下并清洁肚脐。
适用于失眠伴心烦心悸者。 治疗期间应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改善腹胀症状
将萝卜籽用文火炒熟,磨成细粉备用。 敷脐时,取药面10克,用米酒拌成直径3厘米的煎饼。 肚脐常规消毒后,将药饼盖在肚脐上,并用纱布固定。 每12小时换药一次。
此方具有消食健脾、理气消肿的功效。 治疗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缓解痛经
取肉桂25克,丁香20克,吴茱萸15克,红花15克,将上述药材混合研末,密封备用。 使用时,取药面5克,用温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膏药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经前疼痛者可以从症状当天开始使用,经期疼痛者可以从月经第一天开始敷脐。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辅助治疗
取1根约3英寸长的葱和7粒白胡椒,一起捣碎成泥。 用75%酒精对肚脐消毒后,取适量药物敷在肚脐上,盖上保鲜膜,用胶带固定。
每日换药一次,取下后清洗肚脐,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温馨提示
有些人喜欢抠肚脐,这会导致感染。
如果肚脐较浅,就直接用温水清洗,动作要轻柔。 如果肚皮较深,可用棉签沾些沐浴液或肥皂清洗、冲洗并擦干。
肚脐皮肤较薄,屏障功能较差。 经常穿低腰裤、露脐的衣服,很容易因寒冷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