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溺水事故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在华南地区,青少年溺水发生率很高,“野泳”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地。 相关统计显示,13.1%的溺水事件发生在广东。 广东除了水资源丰富外,还有大量的湖泊、河流和海洋。 “野泳”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曾元峰医生提醒,青少年溺水不可掉以轻心,要掌握溺水后如何正确施救。
溺水的危险因素
1.避免在没有救生员的水域游泳或玩耍;
2、儿童、老人、残疾人应避免单独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3、避免空腹、饱腹或醉酒时游泳;
4、野外参加危险性水上运动,应做好风险评估,并按要求穿戴救生衣;
5、不要在浅水区潜水,可能造成伤害事故;
6. 请勿使用手臂浮标或其他充气游泳辅助工具;
7. 不要高估自己的游泳能力!
溺水者身份识别
及时找到溺水者非常重要。 溺水者通常不会大声呼救。 我们可以通过这5个标志来识别溺水者:面朝海岸、露出水面、头向后仰、直立、爬梯子。 发现溺水者后,不要急于下水救人,因为你会游泳。 应及时报警,并立即拨打110、120急救,并向附近人员和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溺水者如何安全救出
曾元峰医生表示,遇到溺水者,要“见义勇为”。 当我们发现有人溺水时,应立即呼救,让更多的人参与急救,并立即向遇难者扔救生圈、空桶等漂浮物。 、木板等求医网,让这些漂浮物帮助救援人员浮出水面。 而如果救援者距离岸边不远,你可以考虑将绳子扔给他,或者将长棍向他伸出,将他拉到岸边,同时确保他能够站稳。 当遇险者被救上岸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无论病人是否清醒,落地后都不要“倒水、控水”。 这可能会延迟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或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立即判断患者神志是否清醒。 若溺水者意识不清、有呼吸,应尽快实施心肺复苏。
无论是否需要心肺复苏,都要检查溺水者的口腔,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解开溺水者的纽扣和领口,以解除呼吸限制。
脱掉潮湿的衣服并保暖。 如果溺水者穿着外套,应及时脱掉,并盖上干衣服保暖,防止低温伤害。
如果发现溺水者在水中没有呼吸,不建议在水中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因为这样的水中急救措施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还会耽误时间以便溺水者上岸救治。
无论溺水者是否感觉异常,都应建议溺水者落地后去医院进一步检查,防止迟发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