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中医有“夏治冬病”的说法,而盛夏三伏天正是中医利用艾灸疗法“夏治冬病”保健的好时机,所以今天的老日历为您介绍一下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以及三伏天常用的艾灸穴位有哪些。
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小腿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横一指处。 按压时有明显的酸痛感。 足三里是人体应用最广泛的穴位,是脾胃的代表穴位,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气虚血虚,三伏首选灸足三里;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足三里是三伏天灸的首选。
任经穴——关元穴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 简单选穴,将四指并拢,横置于肚脐下方,在小指下缘选穴。
关元穴是小肠经的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会点。 位于下焦,有肾、小肠、膀胱、子宫、前列腺等内脏组织,故能主三阴经、任脉及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经的作用。调气血、补虚益伤,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所。 此穴自古至今都被视为养生保健的要点。
人体先天本源、生命之根——神阙穴
神阙,又称“肚脐眼”。 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内时,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艾灸那个部位可以止咳,接受母体的营养。 自古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塔的保养求医网信息,称神塔为人体的“先天本源、生命之根”。
此穴喜灸而忌针。 能温元阳、醒骨土、调和脾胃、滋养气血。 对消化不良、腹泻、泄泻、呼吸困难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它还具有提高免疫力、调节内脏功能、延缓衰老的功效。
脾胃诸病处处可治——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选穴简单,四横指在手肚脐上方。 中脘穴是腑脏的交会穴,同时又是胃的摩穴,因此对六腑的功能有调节作用。
中脘穴对胃部的各种疾病尤其有效。 总之,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恶心、消化不良、肠鸣、腹泻、便秘、便血等。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