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与年轻人关系不大。 不过,记者近日从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高血压在青少年中已不再罕见。 有的甚至因血压控制不好而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留下严重后遗症。
医生提醒,一旦确诊患有高血压,一定要遵医嘱定期服药,并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案件】
32岁胖子突发脑溢血
治疗后留下的后遗症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敬文介绍,他见过的最年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是一位32岁的男子,名叫阿林(化名)。 之前,阿林去上班的时候突然感到头痛欲裂。 当时他就想休息一下,看看能不能缓解。 没想到一个小时后,情况越来越严重。 他不仅呕吐,而且语言不通。
同事们赶紧将阿林送往医院。 根据阿林表现出的症状,经验丰富的李静文基本可以判断阿林得了脑溢血,只是没想到这么年轻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症状。 经检查,阿林的脑出血量达到了30-35毫升,相当严重。 医生立即对他进行了手术。 由于脑出血位于重要功能区,阿林虽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但出院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他身体右侧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不如以前了。
据李静文介绍,阿林身高1.8米,体重120公斤。 他严重肥胖,有四五年的高血压病史。 阿林自知患有高血压,经常不遵医嘱定期服药,有时甚至不吃。 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阿林这次脑溢血是因为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小动脉破裂。
20多岁青年突发脑溢血
昏迷四个月后苏醒
今年,厦门联华医院联合总院还收治了20多岁的高血压脑出血青年阿芳(化名)。 发病当天晚上8点左右,阿芳正在办公室加班。 突然,他感到剧烈头痛、头晕,左肢无力高血压引起头痛呕吐,左嘴角不由自主地流口水,昏迷不醒。
当时,阿芳被紧急送往医院。 结合脑、胸部CT初步检查显示,患者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血肿,出血量约85毫升,中线偏斜,脑疝。 医生立即进行了手术抢救。 手术后,阿芳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血压波动较大,还发烧。 他随时可能再次出血,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和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方德新介绍,住院期间,阿芳血压飙升至218/h求医网信息,并伴有发热、癫痫发作频繁、肺部感染等,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 幸运的是,经过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精心护理,阿芳在昏迷了近四个月后终于苏醒。 目前正在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风险】
小血管破裂
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医生介绍,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长期高血压,脑部小动脉管壁发生变性、缺血、坏死、形成小动脉瘤等病理变化。 小血管破裂和出血导致实质内出血。
在谈到脑出血的危害时,医生用“三高”来概括: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脑出血的后遗症可能包括肢体运动障碍和畸形、语言和理解困难、记忆力减退或思维困难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现象】
年轻患者比例增加
往往更加严重
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头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患者。 由于发病迅速,难以预测。
李静文表示,根据近年来的门诊数据,高血压脑出血的年轻患者比例有所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且病情往往较为危重,应引起年轻人的重视。
【分析】
不规律服用高血压药物
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方德新介绍,由于压力过大、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熬夜等多种因素,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年轻人往往不如老年人听话。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吃药与否影响不大。 不定期服用降压药物是年轻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他所治疗的年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血压控制不好。
【提醒】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
关键是控制血压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最重要的是控制血压。”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静文介绍,青少年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是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 养成运动习惯,控制体重; 早睡早起,规律作息; 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工作或长期高度紧张; 戒烟、避免过量饮酒等。
李静文在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中青年人。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他们认为自己年轻,平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很少体检。
医生特别提醒,中青年人要注意定期体检,如果发现有高血压,要及时治疗,定期测量血压,了解控制状况。
文/厦门晚报记者 颜美丽
林乌里
漫画/小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