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简单中蕴藏着伟大的真理
推荐书籍
我不是学术大师季羡林的学生,但我自认为是季羡林的编外学生。 自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以来,我与季羡林先生已有多年接触。 我在校时担任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副会长。 我聘请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东方语言系主任的季先生为文学社顾问,从而结识了他。 随后,我拜访、通信、索要稿件、参加他的生日纪念会、他为我的书写书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朴实随和的性格与宽广博大的胸怀形成鲜明对比。渊博的知识。 他通常穿着白布衣服,有时戴着旧布帽。 他和学生说话很和蔼可亲,没有任何架子,根本看不出来他喝了洋墨水。 他的文字简洁朴素,就是以行云流水的方式表达真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灵魂。 这也是季先生的书大量出版、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继季先生众多文集、选集、全集出版后,重庆出版社又出版了《人间长事——季羡林谈传统文化》。 本书精选季先生的文章分为五个系列:第一系列《我的国学观》,是季羡林先生对国学内涵的深刻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的本质。专业视角。 第二个系列《人和、天人合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形成的感悟。 第三个系列“拿走,送人”,呈现了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一系列思考。 第四个系列《西方不亮东方亮》是王先生对东方文化内涵和历史地位的精辟阐述。 第五辑《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是先生对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特点的阐述和分析,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从所选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编者的匠心和心血。 读者一卷在手,季先生的学术精髓一览无余。
季先生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研究。 他对传统文化有反省意识,对五四以来中华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有深刻的反思,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等“重大问题” 。 我一直在深入思考。
季先生认为,“天人合一”的理论是中华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东方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 拯救人类。 21世纪,西方文化将逐渐让位于东方文化,人类文化发展将进入新时代。 这些理论理念日益深入中国人民的心灵季羡林谈养生,对现实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季羡林作为伟大思想家对中国的特殊贡献。
通过阅读本书,你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可以从一些具体问题上得到思想启迪和学术指导。
什么是国学? 说法不一,但季先生用最经济、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为:“国学”就是国学。 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 并提出:国学应属于“大国学”的范围。
关于诗与禅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学、艺术、艺术、思想等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东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季先生的《赋诗禅思》语言清晰,循序渐进,把其中的大理理如春笋求医网,令人信服。 他借鉴前人的观点,阐述了诗与禅的异同。 他对钱钟书和民泽的研究成果并不满意,并进一步指出他们只讲了这种思维活动,就像没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我们至少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悟”? 第二,什么是“开悟”?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据我所读,似乎没有学者明确完整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更不用说回答了。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季先生的独到见解。 诸如此类的新研究成果在书中比比皆是,读者可以仔细欣赏。 将模糊理论和模糊语言引入汉语研究也是季先生的学术贡献。 以此来谈论汉语文字在诗词冥想中的作用,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涉及的佛教知识和典故比比皆是。 季先生运用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细微处见学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和最高层次是文化软实力,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文化自信。 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可以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并从书中汲取精神滋养和理性智慧。
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