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二十四节气 如何用二十四节气养生
春天
正好赶上春天
立春(2月4/5日):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
雨(2月19/20):此时春风四起,天气转暖,冰雪融化,空气潮湿,雨水增多。
惊虫(3月5/6日):随着天气转暖,春雷回响,蛰伏在泥土中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开始活动,故称惊虫。 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春耕。
春分(3月20日/21日):这一天北半球和南半球昼夜相等。 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节(4月5日):天气晴朗温暖,新芽初发,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着春耕播种。 人们在门口插上柳枝,去郊外踏青,扫墓。
谷雨(4月20日/21日):天气转暖,降雨量增多。 现在是北方种植春粮的好季节,因为雨水滋润了大地。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的完美季节。 随着天气转暖,万物发芽生长,潜伏在慵懒体内的灵魂已经蓄势待发,等待着新的能量。 因此,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秘诀#1 发脾气,多微笑
尽量保持心情愉快,尤其要避免愤怒。 科学研究发现,快乐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激活肝细胞。 愤怒不仅伤肝,也是古代养生者最忌讳的情绪:“一生气则气逆”。
通过发泄、转移,还可以消除愤怒,保持精神愉悦。 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积极思考一些好玩、有趣的事情,会增加大脑内啡肽的分泌,使身心愉悦。
Tip 2 享用清爽的绿色春季蔬菜
春季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仍以清淡为主。 绿色蔬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 蔬菜中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正好可以补充冬季摄入不足的情况。 比如春季出产的菠菜,非常嫩滑,味道鲜美,而且还有补血的功效,是不错的选择。 春季不需要特别进补。 “因为气候上升,温补药物会加剧人体的内热。” 体质不好的人一般可以选择莲子、芡实、薏米、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 银耳含有多糖,还具有抗炎特性,并能促进肝脏中蛋白质的合成。
另外,患有过敏体质、哮喘的人在春季要特别注意体质调整,少吃生冷或凉性(如瓜果)食物,以免引起过敏。
第三招 保暖必不可少
尽管天气转暖,保暖仍然很重要。 春季,由于气候变化较大,阳光充足,人们往往忽视了早春的浮躁和寒冷,因此最好逐渐减少衣物。 另外,由于膝关节对寒冷比较敏感,穿裙子时记得加一双较厚的连裤袜保暖。
第四步启动身体的引擎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慢,阳气减少。 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 早起锻炼舒筋活络也是保护肝脏的方法之一。
尝试最简单的呼吸调节方法:静静地坐下或站着,集中精力进行呼吸调节,慢慢地用鼻子一点一点地吸气和呼气,重复几次。 简单的深呼吸可以排除体内积聚的热量,让身体重新获得能量。
夏天
夏令时
立夏(5 月 5 日/6 日):夏季开始,雨水增多,农作物增多,田间工作也更加繁忙。
小满(5月21/22):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结果实、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穗粒(6月5/6日):穗粒表示小麦等芒类作物成熟,宜秋季播种,如晚粮、黍、黍等,长江中下游将进入黄梅时节,阴雨连绵。
夏至(6月21/22):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 从这一天开始,进入炎热季节,万物生长最为旺盛,杂草和害虫也迅速生长。
小暑(7月7日、8日):初伏前后,天气很热,但尚未酷暑,人们正忙着夏秋作物的耕作。
大暑(7月23/24):中伏前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喜温暖的作物生长迅速; 有很多雨。
夏季炎热,导致人体间质泄气,乘凉饮冷,很容易损伤阳气。 夏季如何防晒?
调整精神:夏季养生重在调整精神,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避免大悲大喜,以免暑热火上浇油。 镇静自凉,可达到养阳的目的。
巧锻炼:宜采用有益的文体活动,锻炼筋骨,调气血,养阳气。 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精心生活起居: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生活起居应相应调整,如清晨起床,洗漱后到室外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慢跑,呼吸新鲜空气,伸展身体等。身体的阳气。
午睡:中午身体失去大量热量,午饭后感到昏昏欲睡。 短暂的午睡可以避开中暑高峰,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
勿贪凉:年老体弱阳气不足的人,如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长期住在空调房里,会感到头晕、疲倦、精神不振。困倦,更容易出现感冒等症状。
节日饮食:夏季天气炎热,应注意饮食调节,不要极度饥饿后进食,也不要暴饮暴食。 还要避免极度口渴后饮酒,并且不要喝太多。 吃瓜果冷饮也要慎重,以免伤及脾胃阳气。
防中毒:盛夏细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 老人和儿童胃肠功能较弱,抵抗力较差,发病后容易出现脱水,危及生命,应做好预防工作。
凉爽的秋天
立秋(8月7/8日):立秋,气温逐渐下降; 中部地区收获早稻,插秧晚稻。
暑结束(8月23/24):是天气转凉的象征,预示着夏季的酷暑已经结束。
白露(9月7/8):天气转凉,地面水汽凝结。
秋分(9月23日/24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北方地区秋季收获,秋季播种。
寒露(10月8日/9日):天气转凉,露水日数增多。
霜降(10月23/24):天气已冷,有霜,故称霜降。 在南方,仍可秋季采收,秋季播种。
秋天有时并不那么明显,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却至关重要。 因为从漫长的酷暑到寒冷的冬季的短暂交替,正在考验着身体的机能。 要想储存能量度过寒冷的冬天,必须从凉爽的秋天开始。
第一招:少吃酸辣,秋季忌寒凉,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免因燥而损伤。 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性食物以强化肝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肺气过盛,能克肝木,故多酸能强化肝木”。 从食物属性上说明,少吃辛辣,以免加重燥热。 多吃酸味食物有助于生津止渴,但不宜过量。 至于脾胃保健,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生冷食物。 就太阳能而言,秋季,阳气逐渐减少,阴气逐渐增加。 不宜过多食用生冷食物。 尤其是水果和瓜类,要忌食,因为“秋瓜伤胃”,比如西瓜、哈密瓜,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 不妨适量吃苹果、柿子、橘子、梨、葡萄和龙眼。
秘诀二:滋阴补气 中医并不反对秋季进补,但了解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很重要,因为“补”的内容也不同。 有时会出现上呼吸道问题,以为自己感冒了,其实不然。 但有些老年人唾液腺分泌较少,容易出现眼干、咳嗽、舌干等症状,且无红肿、疼痛、炎症等症状。 中医称之为“阴虚”。 应适量服用滋阴药物,增强体质。 如果是过敏体质,则以“补气”为主,偏向温补,忌食寒凉食物。
第三步:情绪保守,抑制活力。 按照自然规律,秋季阴气增强,阳气减少,人体相应的阳气也随之回缩。 为了储存体内的阳气,要早睡早起。 《皇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睡早起,共赏雄鸡,使意志安宁,以减缓秋刑,克制精神,使秋气平,无外志,清肺气。” 在秋君“收割”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克制,凡事不能浮躁,不能激动,不能退缩。 “心要清,性要静。” 在季节变换中,保持心态稳定,注意身、心、气的调整,才能保持活力。
秘诀四:适当运动 秋天不太冷,空气质量也比较好。 不妨多亲近自然求医网资讯,多锻炼身体,吸收天地精华。 尤其是伸展运动,可以保持身体灵活性,补脾益筋24节气养生与身体养生,增强血液循环。 伸展运动有“转化作用”,可以约束心灵。 动指的是呼吸,“动初顺”,就是说一旦呼吸就舒服了; “转化之初”,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胃肠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血液循环自然活跃。 需要注意的是,早晚较冷时,不要外出运动。 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感冒,需要调整运动方式。
秘诀5: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有句话说,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 这是五行理论的延伸(“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进而对应“肝、心、脾、肺、肾”) ”)。 秋天,万物凋零,充满萧瑟寒意,情绪容易受到影响。 由于秋天对应五行中的白色,代表着清新、明亮,意味着应该多穿白色、鲜艳的衣服,这样会让自己感觉更加开朗、轻盈,别人也会显得更加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
冬天
冬天的冰柱
立冬(11月7/8日):立冬,一年的田间作业结束,农作物收获后必须储存。
小雪(11月22日/23日):气温下降,黄河流域开始降雪; 北方已进入冰冻季节。
冬至(12月21/22):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1月5/6):寒冷季节开始。 冷空气长期积聚,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期。
大寒(1月20/21):大寒是指天气极其寒冷。
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冷空气很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因此,冬季养生应从抑阴护阳入手,自觉落实“七要”,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尽可能早睡、晚起。 冬季要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这样意志才会安静,人体的潜阳之气才不会受到干扰。 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特别注意背部的保暖。 背部为阳之阳,风寒等邪气很容易侵入人体的背部而引发疾病。 老人、儿童、体弱者冬季要注意背部保暖,以免损伤阳气。
如果你想避免寒冷,请注意保暖。 冬季气候较冷。 人们要注意尽量呆在温度适中的房间里,减少外出次数。 如果要外出,应穿保暖的衣服和鞋袜。
冬天洗澡要谨慎。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
我们一定要坚持洗脚。 脚是人体的基础,与大脑、心脏密切相关。 如果冬天坚持在睡前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而且对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必须严格预防病变。 科学研究发现,冬至前是阴寒最严重的阶段,重症患者病情往往会加重。 对此,应采取预防措施。 比如,重症患者可以服用一些滋补药物,如人参、大枣、桂圆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根据冬季天气寒冷的特点,饮食应以进补为主。 早上可喝牛奶、豆浆、各种豆粥等,中午和晚上则应选择羊肉、狗肉、鱼、蛋等热量高、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蛋白质。 同时,还应多吃含维生素B2的食物,防止皮肤干燥、干裂。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冬季锻炼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个“度”,不要透支身体的能量。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性地进行慢跑、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练剑等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