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信息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启动高温IV级应急响应,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达到40℃以上。 很多人都会出现各种不适,比如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类似中暑的症状。 殊不知,这可能是“中暑”的前兆。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脑卒中中心三天内连续收治三名脑梗塞患者,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76岁。
气温超过32℃时谨防“中暑”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中风的发病率比平时高66%。 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风险还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三伏天,除了预防中暑、中暑外,还要积极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
第1部分
中风一般分为三种:
天气炎热时发生的中风,又称“中暑”,多为缺血性中风。 “中暑”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血液粘度增加
01
中暑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是脱水,这意味着血液粘度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当气温较高时,人体会分泌并蒸发大量的汗液来降温。 但血液循环需要比平时高五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 血液循环超负荷,血压进一步升高,体内水分不足,就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异常。 此时,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容易诱发中风。
2.大脑血流量减少
02
天气炎热时,血流会分布到末梢皮肤,流向大脑的血流会急剧下降,很容易造成缺血。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脑缺血。
3.血流减慢
03
炎热的夏季,很多人不走路就寸步难行,如果久坐或躺着不动,血流速度就会减慢,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性中风。 而且,老年人常常有午睡的习惯。 如果午饭后立即入睡,全身的血液就会流向消化道。 此外,静卧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中风。
4.头部寒冷导致大脑血管收缩和硬化
04
夏天吹太多空调会导致血管收缩、硬化,尤其是如果开着电风扇直接对着头部吹,很容易导致头部着凉,导致大脑中的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流向大脑的血液,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这也是中风的常见原因之一。
第2部分
当我感觉身体不适时,如何判断是中暑还是中暑?
1.测量体温。 中暑通常体温较高,且大多受到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 中暑患者一般体温较低,与环境无关。 他们不想在高温下发动攻击。 如果脆弱的血管出现问题,只要温度比较高,它们就可能发作。
2.看症状。 中暑最常见的表现是发热、脉搏快、意识丧失等,但不会出现肢体无力、偏瘫等症状。 中暑常引起意识丧失、头痛加剧、手麻、眼黑、嘴歪、言语不清、半身不遂等。
夏季预防中暑,记住7个关键词
1、饮食清淡。 减少热量摄入,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房间通风。 做好室内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关闭门窗、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高温环境中。
3. 逐渐冷却。 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如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疼,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和扩张,导致血压变化,诱发心肌梗塞或中风。
4、多少量饮。 多喝水以保持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切忌喝冷饮,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5、报警信号。 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求医网报道,或者半边身体麻木无力、经常打哈欠等,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一定要及时就医。
6.日常生活。 确保健康的作息。 睡眠不足更容易导致血压不稳定,引发心血管疾病。
7、安静、安宁。 良好的心情和态度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远离中风,享受健康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脑卒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夏季高温,如果出现上述中暑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认为只是单纯的中暑。 此外,建议中老年人和三高人群定期体检,通过头颅CT、MRI血管造影等心脑血管定向检查,及时发现中风相关隐患,及时就医。 或者定期做脑功能测试,发现脑功能的早期风险,从而隐藏潜在的健康风险。
脑功能检测范围
1.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头晕、昏厥;
2.失眠、抑郁、焦虑、睡眠异常(嗜睡)疲劳、
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眼睛疲劳、流泪、眼睛发黑;
3.脑功能障碍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所致的障碍;
4.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综合症、早期老年性痴呆、陷窝
脑梗塞损害,脑梗塞早期诊断;
5、自闭症、儿童发育、多动症、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训练和观察;
6. 癫痫(原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
7、脑外伤后遗症、中风后遗症;
8、药物、酒精及各种有害气体中毒引起的脑功能减退和损害。
材料来源| 中央电视台、钱江晚报
编辑| 第一健康集团